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行长张辉出席大会并表示,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在诸多关键领域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金融业应如何找准定位,奋发有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张辉说。
为此,张辉分享了三点认识。
第一,中国金融业牢固树立ESG理念,将业务发展和社会责任相统一,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环境维度看,中国绿色金融实践走在了全球前列。目前,中国绿色金融规模全球领先,绿色债券、绿色市场规模居世界前列,绿色贷款规模全球第一,截止到今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突破42万亿元,中国积极投身全球绿色治理,参与制定可持续金融等国际规则,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从社会维度看,金融覆盖面不断延伸,夯实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金融基础。 多年来中国银行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目前普惠受信户数超过6千万户,“十四五”期间接近4千亿元,实现金融资源对小微客群的有效覆盖。从治理维度看,ESG治理架构不断完善,激活了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顶层设计方面,在董事会、管理层、建立起了各司其职、结构完备的治理体系。信息披露方面,积极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信息披露,ESG评级总体保持较高水平。通过优化信贷政策、投资策略、绩效考核、资源配置、监督评价等,切实把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发展融入到经营管理的全领域、全流程。
第二,参考各国实践,总结中国的经验,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我们已经探索形成了一些规律性的共识。
一是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共同事业,需要全社会一致行动。国与国之间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充分认识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的严峻性、长期性和国际性。以发展眼光和负责任的态度,共同维护世界可持续发展,市场和政府之间要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各展其长,激励市场优化ESG资源的配置效率。在供给和需求之间,应该形成良性互动,市场主体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者要优先选择ESG表现突出的市场。
二是可持续发展应该动员大量投资。同时金融机构还应该确保自身的稳健经营,积极应对潜在风险挑战,保持资金融通的可持续性,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监管机构的保驾护航,应该进一步健全和ESG发展更加适配的国际监管体系。近年来,我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ESG标准快速发展,ESG的投资政策持续发力,通过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优化不良考核和管理,合理调节资本占用等措施,鼓励金融业支持ESG发展。国际金融业目前共同遵循巴塞尔协议,这些监管规则成型相对比较早,相关规则更加侧重于经济效益的衡量,对社会环境效益关注相对有限,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促进形成一套更加适应ESG发展的国际金融监管构架,更好地支持金融业,助力全球绿色转型。
第三,全球金融业应该携手共进,攻坚克难,共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行稳致远贡献更大的金融力量。
一是推进ESG标准国际合作方面,要为ESG金融经济往来夯实政策基础。要加快制定国际市场广泛认可的ESG统一标准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有效识别客户,推动金融资源向更具社会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精准配置,促进金融机构规范ESG治理架构和信息披露,确保ESG业务有序健康运行。
二是加强ESG金融业务合作,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协同提升。要抓住全球能源转型这个“牛鼻子”,共同应对好气候变化,全力破除贸易保护壁垒,从碳排放、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加强产品创新,激活绿色生态价值,以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赋能,为ESG金融业务降本增效,推动实现金融业商业价值和ESG价值的有机统一。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做好压力测试、优化资源配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