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MSCI可持续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出席并围绕“全球资本如何塑造可持续发展格局”这一主题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转型阶段、MSCI的量化工具方法论,以及亚太地区在气候治理中的责任与机遇。
王晓书表示,过去十年ESG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边缘走向主流。在投资端,最初,它被视为一种自发的投资者价值观的体现,随后逐渐成为主流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而在企业端,可持续理念逐渐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框架,而且随着监管要求的出台,ESG和信息披露也成为企业的合规底线。而今天,我们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可持续发展成为价值创造与竞争力的核心。
“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产以MSCI可持续发展与气候指数为基准。资本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表达信号:可持续就是长期价值。”她强调,气候变化、自然资本等议题已直接影响资产定价。
王晓书指出,金融体系推动变革的关键在于将可持续目标量化为金融语言。MSCI通过数据、模型和分析工具构建了“可测量、可比较、可执行”的方法论。
例如,MSCI的ESG评级,已成为全球大型机构投资者衡量企业与财务相关的可持续风险与机遇管理能力的通用语言;MSCI气候风险价值模型 (Climate VaR),帮助金融机构量化投资组合在不同气候情景下转型风险与物理风险的财务影响;MSCI能源转型模型 (Energy Transition Framework),协助机构投资者识别各个行业低碳转型脱碳的领导者;而在企业端,ESG评级与气候指标,正成为公司吸引长期资本、展示治理透明度的重要桥梁。
基于上述工具,MSCI已构建超过1500条可持续与气候指数,覆盖股票、债券及私募资产领域,推动资本流向有助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的方向。
王晓书表示,在全球可持续转型中,亚太地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我们是全球制造中心和能源消费大户;另一方面,我们也是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的前沿。例如,中国2024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近50%,碳市场交易量稳步上升;亚洲企业正加速依照ISSB标准披露气候信息,并主动设定净零目标。
针对机构将ESG看作“合规任务”的现象,王晓书强调ESG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MSCI研究显示,高ESG表现企业平均资本成本更低、盈利预期更稳定,且在极端事件中抗风险能力更强。
面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MSCI正通过AI技术结合人工分析,提升气候洞察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王晓书认为,数据透明+技术赋能+科学方法将构成未来十年可持续金融的三大支柱。
“可持续变革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代际的马拉松。”王晓书呼吁政府、企业、投资者与公众形成合力:政府制定明晰政策、企业提升治理透明度、投资者秉持长期视角、社会公众增强信任与参与。
以下为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出席新浪财经2025可持续全球领袖大会,与在座的各位来自金融机构、企业界、政策部门以及媒体的朋友们,共同探讨一个重要命题——金融如何驱动可持续变革。
一、变革的时代:从风险到责任,再到机遇
过去十年,ESG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边缘走向主流。在投资端,最初,它被视为一种自发的投资者价值观的体现,随后逐渐成为主流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而在企业端,可持续理念逐渐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框架,而且随着监管要求的出台,ESG和信息披露也成为企业的合规底线。而今天,我们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可持续发展成为价值创造与竞争力的核心。
从投资者的角度,气候变化、自然资本、社会公平等议题,正在直接影响资产定价与资本流向。MSCI的研究显示,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机构、零售和交易所交易基金资产以MSCI可持续发展与气候指数为基准。
资本市场正在用“真金白银”表达信号:可持续就是长期价值。
二、金融的力量:将可持续理念转化为可衡量的行动
金融体系之所以能够推动可持续变革,关键在于它能将可持续目标量化为金融语言。
在MSCI,我们长期致力于通过数据、模型和分析工具,让可持续性变得“可测量、可比较、可执行”,这可以为投资者在进行可持续与气候投资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风险控制、影响力评估和绩效考核,从而加速可持续理念在投资端的落地执行。
例如,MSCI的ESG评级,已成为全球大型机构投资者衡量企业与财务相关的可持续风险与机遇管理能力的通用语言;MSCI气候风险价值模型 Climate VAR,帮助金融机构量化投资组合在不同气候情景下转型风险与物理风险的财务影响;MSCI能源转型模型,协助机构投资者识别各个行业低碳转型脱碳的领导者;
而在企业端,ESG评级与气候指标,正成为公司吸引长期资本、展示治理透明度的重要桥梁。
在这些数据和模型基础上,MSCI也构建了超过1500条可持续与气候指数,进一步推动可持续金融产品的构建与发展。
这些工具的核心使命,都是帮助投资者将可持续理念更好的融入投资决策,让资本流向真正有助于环境与社会可持续的方向。
我们的数据覆盖也逐渐从传统的二级股票市场延展到债券和私募资产领域,以支持银行、保险、私募投资者更广泛的金融机构纳入可持续考量。
三、亚太视角:责任与机遇并存
在全球可持续转型中,亚太地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我们是全球制造中心和能源消费大户;另一方面,我们也是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的前沿。
以中国为例,2024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近50%,碳市场交易量稳步上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亚洲企业开始依照ISSB要求披露气候与可持续信息,并主动设定净零目标。
然而,我们也看到挑战:数据不一致、披露标准差异、以及短期收益压力,以及一些市场的政策波动,都在制约可持续金融的深入发展。
因此,建设高质量、可比较、可验证的可持续数据体系,将是未来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的关键。
MSCI也希望积极发挥亚太和中国企业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桥梁作用,积极与被评级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沟通我们的可持续与气候模型框架,帮助全球投资者用相对一致的可持续对标基准来衡量和捕捉亚太和中国企业绿色发展的机遇,促进可持续投资资金的跨境流动和配置。
四、从合规到价值:重新定义ESG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监管要求的趋严,很多机构把ESG看作“合规任务”——需要披露、需要应对。
但我想强调的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如何从ESG合规转向价值创造。
在MSCI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高ESG表现的企业,通常拥有更低的资本成本、更稳定的盈利预期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也在资本市场上更受投资者的青睐。
换句话说,ESG不是成本,而是竞争力。
未来的可持续投资,不仅要关注风险防御,更要着眼于价值创新:
如何通过绿色科技、可再生能源、低碳供应链、社会包容等领域,创造新的增长引擎。
五、数字化与人工智能:驱动下一阶段可持续金融
人工智能与数据革命,正在重塑可持续金融的边界。
MSCI正在利用AI技术结合分析师的专业能力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企业报告、新闻、供应链信息等,以提升可持续与气候洞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我们相信,数据透明 + 技术赋能 + 科学方法,将成为未来十年可持续金融的重要支柱。
六、结语:从今天开始的共同旅程
正如MSCI所倡导的:“资本市场的力量,可以加速世界向净零、包容和韧性的未来迈进。”
而实现这一愿景,需要政府制定明晰政策、企业提升治理透明度、投资者秉持长期视角、社会公众增强信任与参与。
可持续变革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代际的马拉松。
在这一工程中,MSCI将持续的携手各利益相关方,用科学的分析、坚定的信念和协同的行动,推动资本流向真正创造长期价值的领域,让可持续发展从理念,成为现实。
谢谢大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